早上6点好牛优配,中国水科院减灾所工程师孙朝兴准时登录相关平台,熟练读取各项监测预警信息,并协助水利部相关司局分析全国山洪灾害风险态势。
汛期的每一天他都是这样度过。
防灾减灾,科技就是力量。2022年起,基于雷达观测资料好牛优配,孙朝兴参与研发了集合高精尖技术的局地强降雨预报模型与山洪灾害临近预报预警模型,并协助将模型实现业务化应用,大幅提升预警命中率和精准度。
在此基础上好牛优配,他们结合中国山洪水文模型,建立了考虑前期降雨和下垫面条件变化的山洪灾害临近预报预警模型,并实现业务化应用。该项技术比气象预警命中率提高约40%,比监测预警预见期延长约1.5小时。
作为与山洪赛跑的“吹哨人”,2023年7月下旬至2024年汛期结束,孙朝兴每天9时到23时,全程盯守每15分钟生成的预警,研判和发布450余期。
山洪灾害的突发性,使灾害分析、出具信息参阅等工作也呈现急性和突发性,因此汛期不论周末、节假日,不分昼夜,都有他工作的身影。
截至目前,孙朝兴累计处置近千期预警、60场灾害快速分析,更是在17级台风“摩羯”登陆前赶往海南提供防汛支撑。
多年高强度防汛支撑工作好牛优配,让36岁的孙朝兴头发半白。“只要有1人因我们的预警而避险,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他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蒋菡)
粤有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