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拿到了5000元工龄奖金。工作18年来,我见证了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公司也见证了我的成长。”近日,在浙江台州,浙江聚源电子有限公司向员工发放了“工龄奖”创达盈,这是该企业延续多年的传统。据了解,该企业成立之初就设立工龄奖,制度奖金与员工的任职年限挂钩,每年递增、封顶5000元。目前,该企业有近50名员工司龄超过10年。
查阅资料可以看到,实际有不少企业给员工发放工龄奖,有的按月度发放,有的按年度发放。还有企业将工龄奖写入招聘信息中,与全勤奖、季度奖等放在一起作为公司福利项目。这一制度看似微小、简单,却蕴含了大智慧,代表着企业与员工之间超越金钱的温情契约。尤其是在如今劳资关系紧张、员工流动性大的社会背景中,这种正向激励模式值得深入思考。
当前职场环境中,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常常陷入零和博弈的困境。许多企业用“惩罚性”的手段来约束和限制员工——高额违约金、严苛竞业条款、变相裁员等做法屡见不鲜。相形之下,工龄奖制度则反映出一种完全不同的、鼓励式的积极理念:在意的并非“如何防止员工离开”,而是认真思考“如何让员工愿意留下”。
其实,设置“工龄奖”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工龄奖制度也创造了双赢局面。对企业而言,稳定的员工队伍意味着更高的协作效率、更低的培养成本以及更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老员工”身份背后代表的专业知识积累和客户关系维护手段等,是无法用短期指标衡量的宝贵资产。对员工来说,明确的工龄奖励既是实实在在到手的福利,更是对过往贡献的肯定,也提供了可预期的职业前景。这种制度设计巧妙地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相比用严苛的合同条款“困住”员工,用正向激励“留住”员工或许更胜一筹。
此外,除了“双赢”的利益层面,工龄奖的深层价值可能还在于构建了企业与员工的情感纽带。就像前述那位获得5000元工龄奖的老员工发出的感慨一样:“这不仅是奖金,更是一种认可。”这句话道出了工龄奖的精神内核——它象征着企业对员工长期付出的“看见”与珍视。在快节奏、高流动的现代职场中,这种“看见”和“肯定”尤为珍贵。当员工感受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企业成长轨迹紧密交织,油然而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容小觑。(朱兰英)
粤有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